春去冬又来,听着歌,漫无目的地整理着房间,突然发觉是状态来总结一下这一年。听歌的时候总会变的感性。
从去年开始,陆续放弃了24小时记录自己的时间和想法,完全地“沉迷”于生活本身。OneNote、Notion、flomo,很随意地发挥记录着
关于运动
今年运动时间:139h,相比去年的55.8h,翻倍的增长(源自HeartWatch 导出的体能训练细节,剔除锻炼时间短于15分钟的数据)
去年的11月底,应同事的陪伴邀请,第一次走进了健身房,但因为同事和我的上班时间错开,比较难相遇,加上他只在深圳待一个月,他走后某次独自锻炼时有个私教来搭讪,种种因素撮合之下,请了私教10节课带我入门,传授基本的动作要领和发力要点。所以1~2月份业余时间,花在健身房里的时间变得多了。
起初的锻炼,会认真记录做的动作、重量和组数,甚至控制休息时间。一直到对自己不同部位的能力有所认知后,就不再这么严谨了。当然,也不再察觉到自己不同时间段有多大变化。
请私教的那段时间,认真地在增重,每次训练都练到肌肉酸到痛苦表情。吃很多,体重从62 kg到了65 kg。3月中间去成都,去健身房的次数少,但是骑单车的时间多了。
从成都回来后,在电脑前坐了一个月,也没有运动,6月底再次踏进健身房,体重达到70kg。除了体重变化,还有一种变化,丧失了健身完后的那种乐趣,好像身体不再有突破,饮食也恢复了以前,但是自从健身后,饿得快这一点一直到最近才慢慢变得一日三餐能满足需求的样子。去健身房的频率维持在一个星期1~2次,体重目前是68 kg.
自从在成都重拾了骑车的乐趣后,回到深圳一直想买一辆,犹犹豫豫,到现在还在观望。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23年的计划里,希望能完成一趟300+公里的骑行。
在十二月全国疫情终于放开后的日子里,13号这一天,在健身房里遇到了亲口说他是阳性所以带着口罩锻炼的内卷锻炼人。我和同事听到这句话,对视两眼后草草收拾器械离开了健身房。
一个星期后我突然发烧,坚持着上了一天班,第二天抗原阳性。
世俗财富
疫情这三年,一年比一年佛性。原本就很少出门,疫情之后打开窗,晒晒太阳,就当是出门了。
今年收入降低,但是净资产还比去年多了40k,多亏了严格执行支出预算的自己。
物质上的改变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已经很有限,与去年没什么感觉上的大不同。利用预算评估自己的支出,疫情对消费热情的打击,加上公司一直亏损的中立视角,这两年对生活的预期没有很高,自然也没觉得工资少了是件坏事。
收入低了,今年的购物频率没有降低。两个月一次吃喝用的采购,时不时买点小玩意,衣服,数码产品。甚至有点厌倦线上购物了。如果住在属于我的房子里,肯定会禁不住折腾更大的玩具。每天看到这个房间,就没什么劲。可是我为了什么,在追求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呢?想着这些终极问题,迷茫起来连攒钱的动力也跟着动摇了。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在另外一座城市生活,做着不一样的工作,幸运的话可以不用再一个人。
三月份去成都的时候,几乎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过着956的生活,不时还有休息和法定节假日可以出门骑车到处逛逛,这样的生活节奏让我产生了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无限向往,经常感叹少已入蜀。在成都用在深圳和上海同样的消费预算,租了一个45+平方的房子,每个星期都能下个次小馆子,还心血来潮地租了两个月公路车,骑了五百公里。这样的日子是在逍遥。一番打听,这种水平属于降半维打击,不可持续,果然深圳赚钱还是得深圳花。
精神财富
对过去一年的记忆,习惯地分为三个部分:年初,在成都,回深圳。每一年的年初是做完新年计划后执行得最严格的一段时间。《海底两万里》《悉达多》《哈利波特》,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就读完了。而后再读完的一本书,就已经是六月份,再之后平均一个月读一本。细细碎碎看书的时间凑起来有132.9h,不及去年一半。
看书与我,渐渐变成了娱乐消遣的一部分,真正为当下生产力产生贡献的学习时间,今年没记录。脱产学执照如果算,有1k h. 学执照是一件大事,也是今年最大的目标。完成这一件事,就获得了职业生涯一个能主动争取的涨工资的筹码。完成之后,紧绷的弦也随之松弛,不再对学习有任何动力。一直到年底,才慢慢拾起看书和整理工作总结的习惯。
回看过去一年断断续续的情绪日记。五月份逛了重庆三峡博物馆,被这流域的文化历史深深震撼到。回家之后找了好多三峡建成之前的历史资料好好地了解了一番这篇流域的文化历史。这股热情带到深圳没有多久便在冗杂的工作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夜班喘息间隙中蹦出来的对周遭人和事的反思。这些思考和反思,使自己多了解了自己几分和一些喜欢的向往的事物源头。
新年只是一个日历上的节点,方便让没有时间概念的人停下来回顾过去的一段日子。实际的当下,微小的改变还不足以看到明显的变化,于是又一个新年将到来,又继续在此休整,回顾,卸下一些无用的东西后再度启程。写到这,本来已经完结,看着自己感性而发的文字,颇有一种和自己逛街时的气势一样,把走路当成了逛,如把人生比作没有尽头的旅途,我埋头赶路朝着没有尽头的尽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