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次介绍的是一本纪实类小说《24个比利》,主人公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有24个人格。1955年生,于2004年12月因癌症死亡。童年时期因为家庭的支离破碎,继父的性侵,兄弟姐妹之间的“资源”争夺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继而产生精神分裂症状。从这本书可以一瞥他是在什么时候分裂出不同人格,不同人格间的作用是什么,以及作为美国第一个因精神病犯罪而无罪释放的人,他在与政府法律抗争的经过和接受强制治疗时所遭受的不理解、排斥和不公。
正文
幼年原生家庭的混乱和不幸使他受到各种各样的痛苦,痛苦到无法承受而精神分裂产生多重人格。这些人格通常不是因为脆弱,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被创造。一个人格受到过重大的心理创伤,逃避面对既有事实,或者当下环境更适合另一种人格出现时,他们就会出现。在他因犯罪而被捕时,他的精神病被逐渐越来越多人所知。但除了专业的精神病医生之外其他人都觉得比利是在骗人。唯有亲眼见到比利转换人格,才受到动摇。上一秒是出入上流社会的英国绅士,再下一秒是胆小唯唯诺诺的小男孩。谁亲眼看见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之间除了共用一个肉体,其他特征完全不同。不同的神情、举止、口音、思维、完全不像在表演。外人看来就像是同个躯壳里的不同灵魂。因为意识不相同,所以他们大多时候只对自己支配的时间有记忆。所以当另一个人格出现时,他就把没有记忆的这段时间称作“失落的时间”。在人格切换率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上一秒他们还在上课,下一秒就觉得自己肚子饿想要出去吃东西。造成人格切换不知有睡觉、环境压力、酒精药物,其他人格也能强制上场。人格之间虽然能沟通,但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这些人格往往分工明确,每个人个都有特殊的优势。
一个擅长承受痛苦
一个擅长楚某策划并领导其他人格,对生物学医学十分着迷
一个擅长逃脱,喜欢机械电子方面知识
一个冲动,喜欢追求刺激,善用武器
……
在那个年代,多重人格普遍还不为人所知,许多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病。与他接触过的律师医生们极力与法律抵抗,避免他进入更糟糕的治疗环境,但是政客的嘴脸是无知且丑陋的,屡次将病情刚刚有进展的比利再度变得分裂。经过两年多在适宜治疗此类疾病的医院治疗到比利恢复受审能力后,检察官却不采纳治疗过比利的专业心理医生的建议而听从不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且没有治疗过比利的医生之言,将比利强制送往精神病医院式的监狱,导致刚融合没多久的完整的比利又再次分裂……从1978年因犯罪被捕被发现患有人格分裂至1998年回归社会的这段时间(其后仍声称被多重人格困扰),或许如“完整的比利“所讲:
“醒着或者没出现的时候,我好像是脸朝下趴在一块无边无际的玻璃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遥远的彼岸,那儿宛如星光闪耀的外层空间。那里还有一个圆形的光圈,就在我的眼前。我们中的几个人就躺在光圈旁边的棺材里,但棺材没有盖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死。他们在沉睡,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光圈旁边还有几个空的棺材,因为有人尚未到来。戴维和几个年龄小的孩子对生命还抱有一线希望,但年纪大的已经绝望了。”
“那是什么地方?”我追问。
“戴维给它取了个名字,”他继续说,“因为那是他创造的,他将其称为‘死亡之地(the Dying Place)’。”
结尾
在治疗过程中短暂出现的“完整的比利“利用自己卖画的钱设立 防止儿童受虐基金会,他想要避免所有人像他类似的遭遇。回归社会后也曾说要将自己的故事拍成电影,但因为多重人格的困扰实际没有做成。他的出现同时也推动美国俄亥俄州关于法律的修改:“证明被告是否患精神病的工作将由辩方律师承担,而非检察官。“这些都是他在非常时期为自己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我想不明白的是操纵社会舆论压力试图将比利永远地分裂下去的人,究竟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