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EF 28-105mm F3.5 – 4.5 USM——完美只能衬托出其他不完美

EOS55搭配EF28-105mm f/3.5-4.5 USM镜头

前言

自1987年开始使用EF卡口,一路数来佳能开发了非常多 28 ~ 135 mm之间的标准变焦镜头。早在 EF 卡口诞生的同年,佳能就发布了第一支符合现代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焦段的 EF 28-70mm f/3.5-4.5 。这支镜头用的是直流电直接驱动镜头上的对焦马达实现自动对焦,并且对焦的时候前镜片还会前后移动。这样一支对焦时不仅噪音大还容易进灰,绝大部分是塑料材质的镜头在单独发布时销量并不大(没有作为套机镜头)。仅过了7个月,这只镜头推出了二代版本 EF28-70mm f/3.5-4.5 II ,对焦结构从外对焦变为内对焦(这个改进使得重量减少了约 15 克),整体光学结构没有变 ,将内部一片镜片替换为非球面镜片改善了边缘画质。这支镜头在国内的的电商平台只有一家在卖,价格在¥750~850(2019/10/02),一代的价格比二代还贵。

在常用的28-70的焦距上,佳能于1993年发布了一支 EF28-70mm f/2.8L USM ,就是圈内俗称为 “大三元” 之一 EF24-70mm f/2.8L USM 的前身。相同焦段的对比下 EF28-70mm f/2.8L USM 可以说全方面吊打 EF28-70mm f/3.5-4.5 II ,并且在9年里一直是佳能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中最顶级的镜头之一,佳能的L系列镜头从它开始走入大众消费群体的眼中。许多第一代佳能数码单反的用户第一支顶级的标准变焦镜头就是它,直到 EF24-70mm f/2.8L USM 发布之后它的地位才被取代。

前面提到的两只镜头,一支后来异化为28-80mm再后来变为28-90的焦段,越做越低端,另一边则为 面向高端 的24-70。从1987年代1995年佳能发布的20只EF卡口标准变焦镜头中,只有7支镜头的广角端是28mm,其余的都是35mm。1995年之后佳能发布了数码单反,开启了镜头数码化的潮流,标准变焦镜头就再没有35mm广角端,全画幅标准变焦镜的产品线越来越精简,产品线兵分三路的局面也越来越清晰。今天的主角就属于当时的中高端镜头: EF28-105mm f/3.5-4.5 USM 花了¥636包邮购入(2019/09/19),替换我的那个 EF35-80mm f/4-5.6 镜头。

EF28-105镜头整体外观
EF28-105mm f/3.5-4.5 USM

前面说过佳能在28-105mm这个焦段有很多新老镜头可以选择,所以我自己在购买的时候限定了很多条件,比如第一个条件就是预算在一千以内,其他功能可以为价格妥协但是广角一定要有28mm,有对焦窗,在这个条件下尽量挑成色好功能多年份近的买。所以我初步筛选出这下面四只镜头:

EF28-70mm f/3.5-4.5 II EF28-80mm f/3.5-5.6 USM EF28-105mm f/3.5-4.5 USM EF28-135mm f/3.5-5.6 IS USM
上市时间 1988年6月 1991年10月 1992年11月 1998年2月
光圈叶数5556
最大光圈 f/3.5-4.5 f/3.5-5.6 f/3.5-4.5 f/3.5-5.6
对焦方式DCUSMUSMUSM
最近对焦距离(m) 0.390.50.50.5
滤镜直径(mm) 52585872
最大直径×长度(mm) 70 x 76.5 72 x 77.5 72 x 75 78 X 97
重量(g) 285 330375549
价格(2019/10/04) ≈¥ 680 ≈¥ 600 ≈¥ 650 ≈¥ 1.1k

纠结到最后想向价格妥协买 EF28-80mm f/3.5-5.6 USM ,结果发现淘宝尽然没有卖,所以只好买了 EF28-105mm f/3.5-4.5 USM

实际体验

相比我那寒碜的 EF35-80mm f/4-5.6 ,这支镜头的质感更加高级,镜身多了一个对焦距离指示窗在晚上偶尔心血来潮想试图用胶片拍星星或(浪)者(费)银(胶)河(片)的时候非常有用。胶片相机没办法用实时取景来手动对焦,晚上从镜头看星星拿一点亮光看得眼睛都快瞎了。因为那个 EF35-80mm f/4-5.6 镜头只有180克,61毫米长,太轻太短了,左手握持的时候没办法很好地握住镜头,大部分重量在我的右手上,所以平时拍摄的时候我都会尽量用左手小拇指往下的这部分手掌托住相机底部来降低右手的疲劳,但是这样拿久了还是有点辛苦。而 EF28-105mm f/3.5-4.5 USM 的长度有75毫米,重量也有375克,这样的重量相对地和EOS55的595克没有那么悬殊,而且因为长度的变长,我的左手基本上可以完全握住镜头,分担一部分相机的重量,这样的比重拿起来刚刚好,不会头重脚轻。所以镜头相对的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对于相机的握持来说是有帮助的。前提是相机本身的人体工学要做得够好。像我以前的尼康D70s右手握住相机的时候一直有种抓不住的感觉。

这个镜头带有环形USM对焦马达,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对焦环的转动范围大概是 105° 。 以EOS55的对焦系统来说,在阴天的室内就开始出现不时拉风箱的情况。但是白天户外拍摄的时候却发挥得很好,USM马达对焦静音又快速。很明显EOS5拉了后腿,如果把镜头放在现代数码单反上,对焦应该是一流的。对焦距离指示窗上有标记红色的焦段标记(方便进行红外拍摄的时候估算景深),但是没有各档光圈的景深预览标记。官方数据5片光圈叶片,所以光斑应该不会很好看。最近对焦距离是0.5m,只有在105mm的时候才可以达到。

EF28-105mm f/3.5-4.5 USM镜头上的对焦距离指示窗
EF28-105mm f/3.5-4.5 USM镜头上的对焦距离指示窗

这支镜头不是L镜头,所以不防尘也不防雨,和我的EOS55搭配极好,稍微有一点不好的天气都不会把他们带出来。变焦的时候这支镜头的后端镜组会后前后移动,能看到镜头内部构造,比较容易进灰。 但是它会成为我的挂机镜头,不太常会取下来,所以进灰的概率会相对小一点。

EF28-105mm f/3.5-4.5 USM镜头,最长端的时候镜头后组镜片会前移,明显看到内部电路结构
肉眼能明显看到内部电路结构

畸变、色散、暗角是老镜头的通病。佳能在支持机内矫正的数码单反里都添加了这个镜头的矫正数据,但是在胶片相机上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但是在胶片拍摄的情况下很多现今认为是光学素质低下的表现我是可以接受的。畸变和暗角的情况可以参考 KenRockwell.com 的这篇文章

配件方面,遮光罩使用塑料材质花瓣形的EW-63II,原厂不标配。卖家给了我一个副厂的,很廉价,而且和镜头配合的也不是很好,虽然有点难安装,但聊胜于无。镜头前端直径可以装 58mm的螺纹滤镜,但是我打算裸奔。

简单总结

优点

  1. 这支镜头搭配我的 EOS55,重心靠近相机卡口位置,握着相对没那么累;
  2. 常用焦段,配合机顶闪可以满足我大部分日常生活拍摄;
  3. 环形USM对焦马达性能没得说;
  4. 兼容性强,只要是EF卡口的相机都可以使用;
  5. 价格相对适中

缺点

  1. 容易进灰
  2. 长焦端加遮光罩在近距离拍摄会挡住部分光线
  3. 衬托出我EOS55的好多缺点(但是没打算换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