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多快


当我在为准备双迎新晚会的时候,转眼已经是期末,考试、考证接踵而至;
当发现颈枕无法使我睡一觉就能躲过这回家前的十个小时的时候,无名的焦虑、恐惧只有列车一次次地穿过隧洞才稍稍得到缓解;
当,完全没有准备的时候,身体被一件件货物推至极限,一觉过后又再到极限,重复着,我的脑袋是空白,想不出什么办法逃过这一件那一件;
当,讶异这个年既有点与众不同又有点熟悉,感受到浓厚的家的感觉和爱,我坐着过夜的动卧起身回沪,在动车上看着太阳缓缓露出头,温和的晨曦照在一同行人的脸上;
当,看见第一个针对我这一届学生发出的招聘通知,惊慌失措。

由于是第一次做简历,参考了许许多多,包括Blog的about、知乎、Linkedin等等,明白了一些事,比如:

  • 敢于把真实信息放到网上的都是大牛

他们参与的项目和专业技能之多羡煞旁人,在其专业领域小有成就,不过他们通常已经工作好几年,所以也可当作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目标吧。

  • 简历看得越多,越不知从何下手

因为会纠结于简历排版,不同的简历着重点也不同,最好还是按照要投的职位侧重排序。

  •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简历

除了排版,在内容方面可能会忍不住像写档案一样事无巨细一一写进去,删掉觉得会掉块肉,不删又太冗杂,但是追求HR看那可有可无的信息的万分之一几率,不如使简历变得清爽,增加可阅读性好些。

边写简历边回顾大学生活,回想职业规划,问一些很会逼疯自己的问题,但是又轻而易举地再一次逃避面对这些问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 异地求学者毕业后留去问题
  • 是否继续进修?

蝉的幼虫在地底潜伏好几年,成虫后却只在树枝上高歌一个夏季便死去,和在大城市努力扎根的人的一生十分相像。只要贫富差距还在,移民永远不会停止,白手起家的故事数也数不完。但如今移民不完全是地区贫富差距的原因,只是恰好到那边读书,毕业后在那边发展扎根罢了。

回想起过去的这几个月,确实有很开心的地方,比如迎新晚会最后一周的彩排,在彩排完回宿舍的路上快闪“低俗歌曲”,诸如《最炫民族风》、《月亮之上》等Hi爆校道,不过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被安保处发现了,大家都打趣地说“对不起,打扰了”,然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又比如在商场兼职,常需要到单证部打印商品价格标签,有一次我去打印,平时负责打印的那位同事不在,我便请其他同事帮忙打印。那位同事见我过来,在纸上写“几号枪,需要打印什么类型?请写纸上。” “14号枪,大白,谢谢。”

她看过一眼,双手熟练地动起来,换上大白标签,在电脑上快速操作,不一会儿标签就交到我手上了。我讲了声谢谢,便回卖场,心里默默回想《听说》里“谢谢”的手语怎么比划,还到网上确认了一下。当然是派上用场啦,她笑得很开心,我也开心了一下午。


Change Log:
2018-03-22增加
2018-03-12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