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部胶卷相机是凤凰205-A,第一卷胶卷是上个205-A用户留下来的Color plus 200,2017年2月11日这天我开始了胶卷摄影。

时间要推进到2020年2月11日,我拍胶卷才算满三周年,但是以我现在拍胶卷的速度,这三个月的时间并不妨碍我的数据量化。因为可能到了那一天,我还没买新的胶卷。如今精力和中心都慢慢不在这上面。
成本
胶卷购买成本
将近三年43卷胶卷的购买成本是多少呢?¥1034.76

可以看出我买胶卷的频率不高,17年每个季度都有购买,18年下半年开始胶卷购买频率变低,18年Q3、Q4两个季度和19年的Q2、Q3、Q4都没有胶卷购买记录。
胶卷冲扫成本
因为写这篇文章的前半个小时,刚刚把手上仅有的胶卷送出冲扫,所以手上没有胶卷存货,冲扫的数量等于胶卷购买的数量。43卷胶卷的冲扫成本为¥895.4

我没有想到胶卷的冲扫成本和购买成本原来相差并不多。我冲扫胶卷全部是淘宝上买的委托冲扫服务,所以这个价格还是算上寄出胶卷邮回底片的成本。对比胶卷购买的图表可以看得出18年Q2是我拍摄胶卷的高峰期,从那之后拍摄频率和数量就一路下滑。
器材成本
我购买过的器材成本总共是¥3595.06,减去卖掉DL-510和凤凰205-A回本的金额,最后得到的总成本是¥3098.06

耗材、配件成本
如果胶卷拍摄得多,或者沿袭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耗材和配件的成本恐怕也是不小的。我的耗材和配件成本主要是底片收纳和相机电池。
不得不说硫酸底片收纳袋的价格出乎我意料。当时买的时候以为¥120能买100个135的收纳袋,结果被告知只能买38个,并且不带收纳盒。于是我又多花¥70买了个ADOX的收纳盒。且估算收纳盒能放100卷底片,那么目前我的单卷底片收纳成本为:(120/38)+(100/70)≈ 4.585 ,单张135底片收纳成本为¥0.127
相机电池前前后后单独买了两种三颗,总共花费了¥51.31 因为早期使用数码单反的时候养成了不关相机的坏习惯,以至于刚开始使用佳能A-1那段时间也常常不关相机。后来发现不关相机耗电极大,但此时已经挂掉了两颗电池……
小结
三年总开销¥5285.84 43卷胶卷(其中一卷为24张版)总共1540张底片,平均下来每张底片的价格约为¥3.43。这个每张底片的开销我相信在2020年不购买新器材的情况下,会随着拍摄数量的增加缓慢降低,最后降到¥2左右。
比起数码摄影的单次巨额开销,胶卷摄影这种细水长流的开销我认为大部分人还是玩得起的。

使用倾向
品牌倾向

柯达和富士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第二了。柯达为第一主要是因为2017和2018年colour plus 200 价格十分低廉, 一卷¥18左右,所以每次都会买两卷,再搭配一两卷没有使用过的胶卷当作尝试。富士C200那段时间虽然也便宜,但是色彩配合SP3000的扫描仪绿色太不真实,浓郁得发腻, 所以没有使用很多。
种类和ISO倾向

可以看得出Colour Plus 200、 GOLD 200 是当之无愧练手卷。只不过最近的彩负价格都不美丽;使用的胶卷ISO以100和200居多,且都是彩负,其次就是ISO为400的黑白了。总体分析来看的话彩负拍了27卷,占总体63%,黑白拍了14卷占32%,彩色正片拍了两卷占5%
小结
ISO 200的彩负为我日常拍摄主力,ISO400的次之,ISO100的胶卷大多为尝鲜,且 只适合白天光线良好的地方,使用场景受限所以一卷拍摄起来挺慢。ISO400的胶卷适用范围更广,但因为ISO400的彩负价格普遍比较贵,所以我选择了黑白,这一坏处就是无法拍出日落丰富的色彩过渡,只能拍到丰富的明亮过渡(笑)
展望未来
- 希望胶卷市场不要萎缩( 越缩胶卷价格就越高,价格越不稳定 )
- 希望有国产彩负可以选择(目前的彩负行情波动我快奔溃了,以前省一顿就能买一卷,现在要省两顿才能买)
- 希望自己在下一年能至少拍摄5卷胶卷,且多走出去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