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所做的贡献几乎可以掩盖其他黑点,他的一些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她的家半封建半新,从她到她爷爷这三代,跨越了19世纪,那是中国当时最混乱的时期。一个封建家庭收到外来思想认识的冲突,父子总会有不愉快的拌嘴。当时的皇帝举办一场考试,意图收归海外留学的人才,通过者可赐进士,林长民不去(林长民的父亲是进士出生)。后来参加了五四运动,当过司法总长、政治部长,但都因为坚持自己的志向而辞职,在任职位都只不过几个月。他想通过起草宪法,来规范国家制度,使其走上正路,但是没能实现。
林徽因出生后,因为林长民常年在外奔波,林徽因小时候就长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同时因为从小天资聪慧,在子女中最得林长民深爱,甚至林长民把林徽因当作知己坦露自己的志向。林徽因在家里充当大娘二娘和父亲之间桥梁,使她早早懂得在人前人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大人前深受大人们喜爱,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便像个活泼天真的小孩子。
后来林徽因随林长民到欧洲游学,认识了徐志摩。已婚的徐志摩在剑桥爱上了林徽因,后来与张幼仪离婚,一直追求着林徽因直到空难死亡。
林徽因回国后不久便认识梁思成,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与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好友。徐志摩和林长民也是好友。所以林徽因的生活中就多了两个男子,还有一个男子是“择林而居”的金岳霖。林梁两人的交往是两人父亲看好的,而他两人也在思成的车祸中感情进一步升华,最后两人成婚,一起留学一起到沈阳的东北大学教书,一起到山西考察古建筑,在战火纷飞的时候随着好朋友们南迁至长沙、昆明……
徐志摩一直爱着林徽因的,七七事变前林徽因还在北京,他可以以林长民朋友的身份拜访她家,虽然后来一直在各地奔波但是一会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去探访林徽因。徐志摩是诗人,林徽因的诗兴就是在剑桥的时候受徐志摩影响的。每一次探访,林徽因都会带西方著名诗人的诗集给她,也经常也和她探讨西方古典诗歌,戏剧云云。这对林徽因后来在文学界的造诣有十分大的帮助。
金岳霖是逻辑哲学家,与梁思成和林徽因志同道合,两家常毗邻。当时文学界的聚会、沙龙,在梁家举办过不少次,林徽因,徐志摩一行人创办的新月社更是把梁家作为固定地点,而金岳霖每次都是第一个到。因为梁金两家住的近,有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的时候都要金岳霖和解。
战火纷飞的年代,梁思成的营造学社在中国西南断断续续地考察古建筑,林徽因拖儿带母,生活十分艰苦。可能是一行行诗词伴 她度过一个个黑夜,终于熬到了解放。一行人重回离开了九年的北京,在病中忙碌过世
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抢救景泰蓝工艺,编印《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避免全国部分文物被战争毁坏……
林徽因在文学、戏剧、建筑领域的造诣我是十分佩服的,这也和她所处年代,所接受的思想造成的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喜欢他在聚会上对于文学讨论的直率一针见血,但又不至于不屈不挠;佩服她对感情处理的绝对理智;对她钟爱一生的事业的坚持自叹不如。
民国时代真是才人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