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总结


每年初的时候受网络各种信息的影响,莫名有新一年热气澎湃做好每一件事的热情和激情,但是到了年末回顾当初的雄心壮志,又难免有一丝丝复杂的情绪。

回顾这一年

1月份,农历春节,正式工作的第一年,过年没回家,托自己的姐姐给几个侄子、外婆和两个姑姑都派了红包,给老爸买了两条蓝牡丹的烟,和老姐合资老妈买了部新手机,华为荣耀20s。此时自己痴迷上了软路由,休息时间都在折腾软路由。

2月份,疫情大爆发,公司发布了强制轮休计划,于是跑回了家。一年没回家,人事物已经渐渐和记忆中的产生偏离,不由得思考了很多。在家把收藏的纸质票据大部分转存为电子档后,付之一炬。同时,觉得自己到了可以和爸妈平等商量事情的年纪,于是说出自己想矫正斜视多年的眼睛问题,爸妈竟然同意了。

3月份,门诊预约手术后,因为疫情等待了5天。接到住院通知那天,我正骑着自行车在去田里拿菜的路上。术前一天住院,术后第二天便出院。这个月剩下的时间皆在家疗养。此事并无多人知晓,只是姑舅们时不时关心。

4月份,全月在家,继续疗养,偶尔出门放风。月底重回上海,但因病情未恢复好,飞机在巡航时,眼睛内部疼痛但尚能忍,落地后结膜充血加重。

5月份,回到工作岗位,回到一个人生活的状态,心态大变。同月,和喜欢的人表了白;报名学了车。

6月份,因为急性牙周炎去医院拍片子开药,顺便发现下排两颗智齿都是阻生智齿。月底,回家进行术后三个月复查,顺带在家过了端午节。

7月份,学车通过了科目二考试,同月底收到公司领导让我去学机型的通知,去了上海欢乐谷和玛雅海滩公园玩,也和喜欢的人闹了矛盾。

8~9月份,两个月都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中间艰难地抽了两个下午去考两次科目三,9月底拿到了驾照。同一期间,攒够了钱,把二三月份时拍的胶卷送出冲扫,9月初拿到了底片,也是同一期间,和喜欢的人闹了更大的矛盾,和即将出国留学的笔友失去联系。

10月份,有惊无险地通过培训,拿到了机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也和喜欢的人分开了。冲动之下买了辆二手汽车,休息时间疲于修车和修车店间

11月份,生活逐渐恢复平静本以为无事发生,恰逢疫情局部爆发,所在小区有确诊病例,于是被迫隔离

12月份,解除隔离的第二天参加公司授权考试,顺利通过。之后平静后无所事事的焦虑,促使我开始回顾这一年的目标和经历…….

身体是第一生产力

运动时间:19.1 h

从19年10月份到20年3月份做手术前,我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断断续续在家,在花半个小时做KEEP。虽然形体上的变化不明显,但是工作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注意力、体力耐力比之前有很大提升,而因为做完手术后的三个月内不能激烈运动,一直荒废到了现在。期间断续做过恢复锻炼两三天,但最终还是没坚持下来。不过运动完后却有一种非常舒服满足的感觉。朋友说是运动完后多巴胺的分泌增加了,是好事。

不再锻炼以后身体素质的下降十分明显,工作时遇到稍微需要用体力的地方,就会气喘吁吁,肌肉爆发力也可以说完全没有。特别是每次下班后全身肌肉酸痛,无法睡个好觉,只有做拉伸肌肉的姿势才能舒服睡着。如果白天有做全身拉伸运动,当晚睡眠质量会明显好很多。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影响希望希望新的一年,自己能够多多运动,提高活力~

钱财乃身外之物,但一定要有

结余净资产同比去年增长:42.14%

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8.11%

20年的幺蛾子事件很多,虽然全年收入相比19年大幅增长了许多,但个别月份也有不得不向家里求助的时候。在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8.11%的情况下,爸妈给的生活费收入依然占了全年收入的15%,大概意思就是今年看似攒下来的钱,其实都是爸妈给的,自己赚的钱基本都花光光。

虽然一直在记帐,但从来没好好分析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特性,也没有具体的财务目标。通常我的消费规划仅着眼当下和未来几个月,也时常冲动消费,陷入消费陷阱,并且依靠记帐的数据,在现金流危机的边缘游走,几乎不怎么存钱。那种不安,在回到上海拿着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入不敷出的时候达到了极致。于是理性考虑过后,几乎卖掉了以前败家的大多数物件,用以还债,在8月,就把负债清零。比较扯的是,一直到现在也没觉得生活幸福感因少了这些东西而降低多少。

也正是意识到投资自己不是一个能快速变现的事情,所以积累财富还是要靠最原始的办法:“储蓄”和“克制消费” 之后,清心寡欲,无欲无求的我在12月规划并严格执行预算支出。希望2022年这个时候回看自己的财务报表,少几样冲动非理性的支出,尽量消除月收支为负的情况~

多看书,少胡思乱想

读书时间:91.9 h

除去在学校上课的课本和练习卷、报纸杂志,2020年看书的时间,可能是二十三年来看的最多的一年。我并不那么喜欢读书,虽然给自己设定了一周三个半小时的读书目标,但自己还是很随性地读,拿到什么就读什么,有时候也会中间隔了好几个星期才想起来好久没看书。强迫着一定要阅读够目标时间,估计会和上学的时候一样看到睡着吧。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强迫着自己读完一本书一定要写读书笔记。而且自从有了Kindle,很多词句可以方便的选中做标记,于是也就懒得整理,或许这让我看起书来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吧,不为追求什么而读。我很羡慕那些真正喜欢看书的人,原因无他,羡慕他有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且佩服他长久坚持地做了下来。看书于我,有时候就像是主流文化都说书好书有用,要多看,我也就强迫着自己照着做,假装自己爱看书。

即便如此,这一年我的很多观念都是在书中被刷新,比如《富爸爸财富自由之路》教会我的投资观和金钱观;《春分之后》让我感受到一个人在自我中不断挣扎继而沦陷,再挣扎,再沦陷不断循环的恐惧感;《美丽新世界》让我在美好放纵而无需半点努力就能得到的幸福天堂和另一个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却不一定得到回报的原始社会中做选择而产生的摇摆不定念头,是掌握需要经历悲苦惨痛还不一定有好结果的命运,还是生而即得,听从不加思考的所谓美好人生的命运;还有《博弈与社会》《原则》《刻意练习》《百年孤独》《边城》……

希望新的一年,能继续再多读一些书,慢慢把看书当作一种习惯。

好好地了解自己

交际时间:535.5 h

2020年转变最大的一个点就是 开始有自知了,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焦虑,多么的固执,多么想要说服别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习惯忍着,自己消化,不想找别人,也不想别人找自己,但是到了崩溃边缘却不得不寻求帮助。骨子里自卑,妄自菲薄,把话讲给陌生人听也不怎么讲给身边的人听。

我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不同的观点或者看法时,倾向于想办法让自己接受、适应当下的状况,大多数时候都是牺牲的一方,不会张口说我有意见。表达能力也很差,为了不必要的误会,只有小心翼翼地慢慢说话,才能正确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可是很多次,因为自卑脆弱焦虑多疑的心理过度的解读别人的话,而导致一件又一件翻车的事件发生。这也是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一年活得如此卑微。我并未真正接纳自己,也未尝试做出改变。

以上这些,都是在和女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乃至分手后自己反思得出的结论。这段经历挺刻骨铭心,仅单独记录的,就有102.5个小时。另外的“即时通讯工具”和“微信”两项全年共计花费285.6小个时,但未必有这么多感悟。但是又不能太苛求自己在每段谈话中都要有意义,有价值,有成长,未免活得太辛苦。

社交中总能发现自己的各种问题。比如和Z的对话中,即使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也不会主动找他聊天,一直都是他在主动找我,对此他可能也有点疲惫。当下我有些尴尬,但事后却高兴他愿意这么说。仅凭自己,很难发现自己与人相处中的小毛病。一直一个人终究会把已经很烂的社交技能进一步加剧退化吧。

总结

在2020年的最后几天,上海大降温,第一次降到了零下五度,着实把我冻个半死,也有我熬夜看《请回答1988》,哭泣得无法自拔,珍惜当下吧~这就是我的青春~看似平平淡淡,所经历的一切一切却都在改变着我们,再也不是那个学生仔了~

2021年,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