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总结


照例在年底敲下这些文字会免不了些许感慨,感慨时间匆匆穿过我而行,感慨生活一切切的变化和重复。

这几天喜欢上了五月天知足 最真杰作选 (Just My Pride)这张专辑,有爱而不得的《I Love You 无望》,有“问题少年”飙车的《轧车》,有离别时的爱《知足》,有人生无助迷茫时让你继续坚持的《憨人》和《咸鱼》,在第三遍之后,渐渐听出其中形色各样的情感和状态,像是有个人,录制好了一段对话,对话里陌生的人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以前不是没有达到这种境界,这次自己不仅知道自己感知到,还观察到自己在有选择地接收自己乐意接收的部分进行共鸣,而其他部分就静静地看其飘过,不起一点波澜。

今年年初的时候生活产生了很多变化。母亲生病,做了一次大手术。为了方便回家,趁着到深圳出差的机会申请留了下来。一边计划着如何和上海的朋友和事物道别,另一边还要适应深圳的工作模式,还要担心家里的事情。抱着对这座城市的新奇,对新工作模式的小心翼翼,爬了好几座山,逛遍了附近的几个社区,让自己尽快融入这里,让郁郁的情绪赶快离开,效果不大。不过后来手术成功了,每次回家母亲身体也恢复得比上次好,我的心才自然而然平静下来,于是往后的爬山更多的是因为山那里,心也渐渐敞开。

六月份中的时候,村里爆出了疫情,全村都被封闭,这个经历和去年在上海的时候一模一样,出门一趟回来发现一堆警察在拉警告线,摆水马,所有出入口乱成一团。隔离那个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自己做饭,而紧随着最不开心的时间,就是在解除隔离的第一天。神一样的我一顿乱操作把旧手机保存在电脑上的照片全部清除掉了,那种感觉像是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逛了两天。又过了两天,去剪头发,没想到人生第一次体验洗头还给按摩,有另外一双手在给头和脖子按摩,太紧张了,没办法放松。以前也知道有洗头还能有按摩服务的,但是亲身体会之后…….救命,以后再也不会去这种地方了,剪头发还是单纯地剪头发就好。

八月份开始,收到了人生第一张从国外寄来的明信片;把多芬的沐浴露当作洗发水用,一直到快用完的时候才发现;上海同一个车间的同事来深圳出差,吃吃喝喝,是聚餐的快乐;倒时差的生活迎来了一个终极转点:分得清日夜,眼睛却过度疲劳。

一月、二月、五月、九月、十二月各回家一趟,这个比频率比前几年大幅提升了好多。在今年几次离家回家的心理变化中,我发现我是需要陪伴、需要有人关心的,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对他们产生依赖的。

到了年底,终于与在上海一起合租了两年的同事见上一面。互相感慨着,以前刚进公司的时候一起喝粥就馒头咸菜还要倒贴钱的日子我们是怎么过来,如今四五十的外卖咬咬牙一个月也敢叫那么一两次了。

今年年底回想今年经历过的人人事事,才发现数学的美,生活中的一切皆可为数学。啊~迟来的感悟,察觉自己在渐渐远离应试教育时携带至今的对数学排斥感,但还无法感受公式美,只是能够感受图像美。比如看不同人的心电图,发现每个人的心跳都是独一无二的时候;发现情绪的波动如心电图,会有周期,有突刺,有异常,进而发现人际关系亦然,生活亦然,生活中的物品亦然,不由地惊叹。

这一年,起起落落,或清醒或麻木,精神上感知到的东西并不匮乏,只是缺表达出来的能力,又或许不是。而是自己的心还因为什么焦躁不已。

我想起家里那面对着东北方向的墙,往东能看日出,往西能看日落,夏天开着窗热浪滚滚,冬天关着窗觉得凉风飕飕。早上刷牙的时候一定要站在窗前刷,天色有变化就要到阳台望一望,洗澡前后也要看一眼外面的车水马龙和对面商场的大LOGO,那是那时内心最平静的时候。上大学,在宿舍阳台可以看到日出日落;在上海租房,可以在房子里看到日出日落;在深圳,找不到一个空阔的、人少的、仅需稍稍一瞥以祝母星又完成了一次自转的地方。

从没感觉规律睡眠是如此的迫切

今年对身体和精神的折磨超乎以往,一个月十次夜班,刨除休假和隔离,实际应该上了100+个夜班。身体一天比一天吃不消。困乏、嗜睡、熬夜眼睛酸痛、心脏异常,还有一个恐怖的问题,日子过得比眨眼还快。

从有记录的05/19号起,这半年的平均睡眠时间为 7:57:50, 就寝平均时间为 3:36:20,平均起床时间为 11:34:10(源自 AutoSleep 数据)

不过实际上,因为倒时差的原因,实际的睡眠情况是很规律地割裂开来的,一旦打破了规律,后面再恢复的时候,对生活上的其他事情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睡得不算很好,工作又常常需要体力和脑力,于是不得不开始尝试锻炼。年初时,只是偶尔做一下KEEP,到了十一月份因为爱健身的同事来深圳,陪他去健身房办卡,顺便也自己办了一张健身卡。下夜班睡醒、休息时间就去一下~说过好多次的增肌增重,强身健体一直到有人踹了一脚之后才晃晃悠悠地上路。经过这一个多月的锻炼加成,今年运动时间突破性地达到了55:51:24 ,消耗卡路里14097 (源自 HeartWatch 数据)。作为对比,去年的运动时间是19小时,差别巨大。

刚运动完整个人会有从头到脚通畅了的感觉~上夜班也觉得没那么容易困了,换轮磅550磅尺也不需要用尽全身力气了。脑子也冷静很多。还有肉眼可见的气色,一直上夜班那么颓丧的脸也明显有变化。希望明年继续保持!

我爱世俗财富

今年是完全经济独立的第一年,扣扣嗖嗖的心态和做事没有底气的状态渐渐远去。

结余净资产同比去年增长约244%

全年收入比去年增长84%

记账些许年,今年是实施预算的一年,预算范围覆盖了餐饮、消费、交通、日常支出,这几个预算在各种腾挪之下,一年下来预算竟然还略有剩余,实在有些惊叹。年初跨省搬家,家里人生病,涨工资后心报不平把去年中“基于理性考虑把败家的物件”又买了回来,还在一边攒着学执照的培训费,这些意外或预料内的预算外支出在涨工资和控制预算后还算应付得来,不再有那份天要塌似的感觉。

执行预算唯一的痛苦就是这个月预定好的支出预算会因为一笔意外的收入没办法放进预算里花掉而苦恼。花掉吧,预算会爆,不花吧,总觉得这个钱是预算外的白捡的一样。虽然可以把意外的收入列入收入预算,再把这笔钱转移进原有的预算资金里,但这样操作容易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还是决定存起来当应急资金。

新的一年,可预见外出脱产学执照的两个月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外出培训会退房子,回来需要再租房;会续办健身卡;春节也需要一大笔支出,可预见的今年的预算表不会很好看。希望新一年能够有所储蓄、有所投资、控制预算。

也爱精神财富

今年读书时间295.1 h

不可思议的一年,比去年读书时间多了两倍多。有因家里人生病而读的《病隙碎笔》,进而喜欢上史进而读《务虚笔记》;有因为看《厌女》《海边的卡夫卡》后,再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对其中场景的比喻隐喻而倍感恶心,羞愧,起鸡皮疙瘩;有读过《平凡的世界》喜欢孙少安对平凡生活的那股奋斗劲;有对心理学的兴趣而读朋友推荐的《个人形成论》《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悉达多》……很庆幸有豆瓣,说他是一部分我的精神世界不为过。

书籍伴我度过好多个下午和夜晚,有些人物角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现实生活的场景里一一有着对应的人事物。尽管故事梗概和人物可能没办法一直牢记,但是它们在脑海里如星云在宇宙中那般,或暗淡,或明亮,或孕育着新的恒星。

新的一年,希望能多多把读书的习惯延续下去。

结尾

马拉松终归有个终点,人生没有,所谓的年终,相当于我们在漫无目的的道路上人为设置一个个节点,如同马拉松比赛的能量补给站一样。到了年底,可以适当补充能量,调整呼吸,放松心态。但最重要的是,路还要继续赶。未来很长,还需继续加油。我们处在这个补给站,不是把目标定到终点,而是把目标定到下一个补给站。达到了下一个补给站,调整调整状态,继续出发。它是过往路程的一个结束点,也是未来另一段路程的开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