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JT part one 实践知识点整理


2019.08.18 增修航化品借出归还规则,使其符合最新工作流程

前言

  • 没有资格的人员只能在有资格人员的指导下工作。在本文中如果不加说明,则该项工作对人员没有资格要求
  • 后记
  • 公司一线办公地点搬到上航基地后,场内原有的部分工具设备转移到了四号坪,部分工具设备数据已没有参考性。 ——2019.03.15
  • 追求广度、深度、全面,还不如就随便提几笔,一针见血就好。我就是一个【强迫症、细节控】,事事要做得完美。——2018-10-26

发动机试车时地面人员工作要点总结

试慢车/冷转

试车前

  • 拿开需要试车的那台发动机的反光锥,至少到红线的阴影区内,并在两侧的翼尖反光锥加套试车专用反光锥(洗发只需拿走相应发动机前的)
  • 关闭飞机上所有舱门(包括发动机所有整流罩)并撤离所有梯架、车辆至少到红线的阴影区内
  • 清点工具,并至少转移到红线的阴影区内。工具不完整不能试车
  • 目视检查发动机进气道、外涵道、排气涵道、发动机附近的机翼前缘及地面,确保这些地方没有FOD、漏油、破损、裂纹等不正常情况
  • 检查皮托管套已拿下
  • 建立地面与机组的联络通话
  • 确保起落架地面安全销和轮挡 (6 – 12 inches 15-30cm)在位
  • 单侧试车需要至少一名推灭火瓶的警戒人员,且该人员必须站在联络人的视线内(不同侧发动机试车两侧都需要灭火瓶和警戒人员,特别是747)
  • 戴好耳罩耳塞
  • 只要燃油量、滑油量、IDG滑油量、液压油量其中之一没有达到标准,不能试车

试车时

  • 不得允许人员、车辆或任何物体靠近甚至通过发动机进、排气危险区(关于试车时的进排气危险区域,请看各机型手册AMM TASK 71-00-00)
  • 即使发动机切断供油后转速减慢,在防撞灯未关闭之前不得靠近发动机
  • 经过试车人员允许并且做好防护措施时才能从安全通道接近发动机
  • 监控发动机实际运转状况,发现发动机漏油、喘振、异响等情况立即向试车人员反馈

试车结束

  • 恢复发动机前反光锥
  • 让客梯车靠近飞机
  • 恢复工作

747 AMM中关于发动机运干转或湿转 (dry or wet motoring) 前的准备和操作步骤(简要)

  1. 安装前起和主起轮子的地锁
  2. 安装前起、主起轮挡(前起和所有主起的轮胎的前后都挡,轮挡距离轮胎12 -6 英寸(15-30厘米))
  3. a. 如果有发动机进气、排气罩,摘下
    b. 目视检查进气道、外涵道、涡轮排气涵道、发动机附近机翼前缘、地面没有FOD
  4. 地面或APU供电,APU或地面供气
  5. 检查发动机滑油、IDG滑油是否符合标准,按需勤务
  6. 油门杆处于 idle 位,反推杆处于off (stow) 位,燃油控制开关在 CUTOFF 位
  7. 启用APU或者地面增压气源
  8. 设置停留刹车(如果需要液压动力则使用4号电液压泵)
  9. 机长侧头顶维护面板FLT CONTROL SHUTOFF 1, 2, 3, 4 TAIL 和 WING 开关处于OFF位
  10. 检查P2中央仪表板ALTN FLAPS 开关处于 OFF 位
  11. 建立驾驶舱和地面联络通话
  12. 试车员做发动机预转前程序(P5头顶板各项系统开关的状态,拔开相应发动机点火跳开关,检查燃油增压泵跳开关位置及泵开关的位置)

行标、维修管理手册中规定不允许试车的情况

  1. 用易燃液体清洗过发动机,在易燃液体未完全蒸发之前
  2. 没有足够的燃油、滑油、液压油时
  3. 发动机灭火瓶已拆下,地面没有消防设施
  4. 人员上下飞机或装卸货物时
  5. 发动机有不确定故障
  6. 由于大雾风沙等影响,能见度很低,或者风速超过试车风速限制

试车Q&A

Q:单发试车时,两侧翼尖都需要套上试车反光锥吗?
A: 是的。

Q: 为什么轮挡需要和轮子保持15-30cm?
A:“正常慢车时飞机是不会移动的。当停留刹车刹上时,推油门,飞机也会前倾。大车时大概也就是15CM左右。这个时候的贴合是最合理的。收油门后会回位。太近会翻过轮挡的,我亲眼见过一次。”——培训中心经理

Q: 燃油、滑油、IDG滑油、液压油为什么有最低限度?
A:燃油有最低限度是因为燃油箱里有热交换器,燃油如果没有浸没热交换器,会出现液压油超温、交换器坏掉的情况。滑油、液压油和IDG液压油有最低限度是因为启动发动机这些部件都需要运转,所以需要润滑。

  • 热交换器在747每个主燃油箱内的后方角落,所以对于燃油箱有最低的标准有#2 #3 主油箱最低5400磅,#1 #4 主油箱最低2400磅 ,以燃油无法浸没热交换器

防静电维护

静电对航空器的威胁

  • 产生静电火花,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 引起电子元件局部结构破损或性能降低,影响元器件的寿命
  • 引气电子装置误作动、误触发,从而引发事故
  • 对元器件造成“硬击穿”,导致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
  • 对元器件造成“软击穿”,使元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而形成故障隐患
  • 产生电磁干扰,容易影响通讯导航系统的正常功能

防静电设备区域、设备及其识别

  • 油箱、电子舱大部分设备
  • 设备:有ESDS静电保护志的设备

人员防静电措施

  • 穿着防静电工作服或纯棉质地的工作服进行工作(不能在元器件部件附近做穿/脱等此类产生静电的动作)
  • 工作前用酒精或加水的洗净剂+棉球清洗手指
  • 佩戴防静电腕带(没戴则不能拆装静电释放敏感器材),将线插在设备的地插孔或者机身的接地桩、或手册有说明的梁骨肋骨上。

设备防静电措施

  • 携带时装在静电防护袋或者能防静电的箱里(一般外壳为高防护级别特制塑料,内部填充防静电海绵)
  • 使用防静电堵盖、防静电垫、
  • 避免用手指、衣服接触部件上的插头或者销钉,不能触碰PCB的焊点、元器件
  • 金属工具要接过地后才可以使用

防静腕带使用注意事项

  • 戴之前先释放身体的静电(摸金属设备架或金属地板或机坪地面)
  • 戴上静电腕带前测量静电腕带阻值,在250K至1.5MΩ之间为合适。带上静电手腕后用万用表量人体与地面之间的阻值,确认阻值不大于10KΩ(如果有静电腕带测试仪则用静电腕带测试仪)
  • 静电腕带应紧贴皮肤(特别是腕带上的金属触点要与身体接触)

维修现场设备的使用和摆放

工作梯

  • 根据工作区域选用高度合适的梯架,使用前检查锁止装置、护栏(若有)、防撞条,完好才可以使用
  • 在机翼、机腹或发动机下部工作时,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加油装货的时候多留心,防止飞机下沉碰到梯架
  • 移动2M 及以上梯架接近飞机时,至少需要两名维修人员操作,距离飞机至少两米时,开始减速靠近(复杂条件下需要增加监护人员)。
  • 不管梯架多高,即使有护栏、敞开面有遮挡、有警示带,工作时须有人在旁监护。(定检人手相对较多,在这方面还是可以相互照顾的)。在两米以上梯架工作时要系好安全带
  • 梯架推回原位时,上楼梯的这一侧要朝着停机位摆放
  • 一般禁止在机外使用人字梯,如果使用,需要有人在旁防护
  • (对于747 飞机,在打开主电子舱上部或下部接近盖板时,必须在接近盖旁边放置警示桩; 如工作者离开电子舱时必须关闭接近盖板)

牵引杆

  • 使用前检查检查两边接头完好无锈蚀,再检查本体有没有裂纹

使用时

确认停留刹车设置好,将牵引杆一头与飞机相连,再让牵引杆另一头与拖车相连,连好后把中间的轮子摇起腾空。当航空器牵引到位,确认飞机停留刹车刹好,将牵引杆从牵引车处脱开,再和飞机脱开。先接飞机再接牵引车,先脱牵引车再脱飞机

轮挡

  • 轮挡分金属轮挡和橡胶轮挡,金属轮挡一般停机和试慢车时使用(不离开普通机位),橡胶轮挡主要在试大车时使用(试车位)
  • 我求司747航前或日检的主轮轮挡放置间隔为5cm 以内,为了防止装货后轮挡被压紧无法推出(这个防止间隔要求和试车时手册的要求、行标进港要不一样)
  • 前轮在发动机关车之后才可以挡,主起得等到防撞灯关闭才可以去挡。需要在发动机运转时放置或撤除轮挡,则听从联络员的指示,按照手册要求的安全通道,在慢车的时候接近。
  • 停放时间超过24小时的飞机每个起落架最外侧的机轮都要放置轮挡

轮挡使用前

  • 检查其没有缺胳膊断腿,钢管没有断裂,脱焊不使用缺腿损坏的轮挡
  • 彻底清除轮挡放置处地面的冰、霜、雪和油垢

轮挡取放要求

  • 放、取从机轮侧面接近,以防万一飞机突然移动将自己压伤
  • 737在每个主起和前起机轮的前、后放置轮挡;747在外侧主起外侧机轮和前起机轮的前、后放置轮挡。双轮并列的前起落架只须在一个机轮的前后放置轮挡
  • 飞机停留在带有坡度的机坪上时,应在下坡度方向增加放置轮挡的数量,以免飞机滑动
  • 必须顶起一个主起落架时应在另一侧主起和前起机应该放置轮挡并紧贴轮胎
  • 牵引飞机时,应在飞机与牵引车、牵引杆连接完成后,确认飞机已设置刹车或牵引车已刹车情况下,才能取轮挡。对于使用有牵引杆进行牵引的,先撤除左右主轮轮挡,待连接好牵引杆/牵引车后再撤除前轮挡。对于使用无牵引杆进行牵引的,先撤除前轮,待连接好牵引车后再撤除主轮轮挡
  • 取轮挡时确认车辆、设备、梯架等远离飞机,飞机刹车处于刹车状态且刹车有效

反光锥

  • 使用前检查反光条有没有破损(破损得厉害的赶紧到别的机位“偷”一个)
  • 反光锥放在发动机前1.5米、机尾和两侧翼尖水平投影处

灭火瓶

飞机进出港(通用维护检查工卡)

人员授权与站位

人员授权站位职责
警戒员相应机型授权机头操作AGS,协助信号将飞机停到位,挡撤轮挡、与机组通话、牵引时的总指挥
监护员上岗时间大于6个月两侧翼尖飞机进出港监护,推出后拔转弯,
信号员维修技术员授权(不分机型)或在未授权的实习维修员(必须在有授权人员指导下工作)机头正前方机组可见位置指挥飞机正确停港

进港

  • 接737至少需要警戒员、信号员各一名,监护员视情设立;747除警戒员信号员外,必须在两侧翼尖各设立一名监护员(监护员手持指挥棒,有危险情况快速挥棒示意)
  • 接机必须至少提前15分钟到机位
  • 检查机位无障碍飞机滑行进港障碍物
  • 检查地面可能扎伤轮胎的FOD、地面标志线清晰
  • 检查灭火瓶在位
  • 停靠廊桥位需要设置进港自动引导系统AGS
  • 进港的时候防止大车(车高2.6m )从AGS下穿过(实际上遇到飞机进港时廊桥前方道路所有经过车辆都会停留等待)
  • 飞机没有按时到达,或者到场后发现机位被占据,将情况报告给LMC,并询问落地时间和停机位改变情况
  • 监护员在飞机关车前要密切注意周边状况,禁止人员车辆进入发动机进排气危险区域
  • 飞机到位后警戒员等关车后挡轮挡,防撞灯关闭后再挡主轮挡、挡好轮挡后与机组通话,示意其松开刹车(如果没有轮挡就让机组不要松刹车),然后就放反光锥(747还要挂上系留绳)
  • 开始绕机工作(等下完客/卸完货再勤务减震支柱镜面和轮胎)

出港

  • 送737至少需要警戒员、监护员各一名;747则至少要两个监护员

准备工作

  • 撤廊桥前先断电源和气源,如果撤廊桥的时候电或气要保留,则要调整线管长度,以免损坏管路接口/插头(廊桥位一般由机场人员完成。远机位有时用的是自己的电、气源车,就要自己保障,机场的设备有机场的人保障)
  • 绕机检查
  • 所有舱门、口盖已关到位,舱门没有卡住绳带之类(如果有气源、电源暂时还未撤离的,等它们撤离后再检查一下电、气源盖板有无盖紧)
  • 检查、清除发动机周围地面FOD、杂物
  • 确保没有妨碍飞机滑出的车辆、设备等
  • 使用牵引杆牵引飞机
  • 再次确认保障设备,电、气源车撤离且口盖盖好
  • (挂上牵引杠前先)插转弯销
  • 联系并确认机组设置好停留刹车
  • 牵引杠与飞机连接
  • 牵引杆一端与牵引车连接 对于使用抱轮式牵引车,转弯销要等到准备工作做好准备抱轮的时候再插
  • 等防撞灯开启后询问机组是否可以推出,让机组松开停留刹车
  • 再次绕机确认所有舱门口盖、发动机周围无杂物或无关人员,与其他飞机无冲突
  • 指挥牵引车司机开始推出,并告诉司机机头方向

推出时

  • 注意飞机尾部(推出路线)和两侧发动机后方区域的地面状况,推出时不能启动发动机
  • 监护员要携带一个轮挡(对于747,要求监护员各手持一支指挥棒,遇到紧急情况快速挥棒向警戒员示意)
  • 即将推到位时警戒员示意司机将前轮摆正后停车,告诉机组已推到位,让机组设置停留刹车

推出完毕 | 送机

对于使用牵引杆牵引:

  • 确认停留设车已经设置
  • 放前轮挡
  • 脱开牵引杠
  • 先将牵引杆中间的小轮放下
  • 脱开牵引杆与拖车一头(牵引车会开离一小段距离等待)
  • 脱开牵引杆与飞机一头
  • 将牵引杠挂牵引车上(挂完插好牵引杆固定销后示意牵引车离场。)
  • 对于抱轮式牵引车,我司没有使用,故这里不添加描述,想要了解请看公司的<维修规范>
  • 牵引车和监护员退至安全区,(监护员拔出转弯销,警戒员留在原地继续保持与机组的联系)
  • 警戒员指挥机组启动发动机(一般启动顺序要求从右往左,有特殊情况则按照特殊情况处理)
  • 发动机启动后警戒员撤出轮挡
  • 警戒员带着轮挡退至安全距离,监护员向机组展示转弯销,并做出滑行手势

工具、航材、消耗品的领用归还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 工具(或航材)分必须工具和视情工具必须工具(或航材)在工卡上有标明,即使用不到也必须借出。视情工具(或航材)在工卡上有写明,视实际工作情况领取。
  • 遵循“三不落地”,即工具不落地、航材不落地、油液不落地。计量工具千万不能落地。若落地,归还时必须和工具间说明让他们做可用性检查
  • 必须航材只有工卡要求才能借出,否则不能借出
  • 航材分为周转件和消耗件,周转件通常是指飞机需定期更换的部件,消耗件则是一次性航材,常见的比如密封圈、灯泡等
  • 滑油、防咬剂、插头清洁剂、金属胶带、防磨胶带等这类常用的,先到LMC航化品暂存库找,没有的时候再到航线航材库领取。
  • 常用工具:工卡会写明拆装步骤,但不会明确需要什么尺寸的螺刀头、扳手,这种非特殊、通用的工具即为常用工具。工具间根据定检工作时工作区域不同的性质把常用工具整合为工具车,一般借出时整个工具车一并借出即可。
  • 辅助工具:一般是各种工装,大件比如换轮的千斤顶、换发的发动机台架,小件的比如木棒,747IDG卸压油管等
  • 航材实习生及以上人员就可以领取(或是有特殊交代的其他航司人员)。领工具需要转正后获得工具间条形码才可以通过电脑台账借出工具,否则需要使用纸质登记。

航材领取使用退还

领取航材

  • 例行工作需提供例行工卡的指令号,定检工作则有定检航材包(2019.07.30开始,PPC会根据不同定检区域将航材分开,各个区域领取各个区域负责的航材包即可。详见PPC OA:《关于规范浦东定检航材包区域分类备料的业务通告》20190730),根据和工作指令号和航材件号才能领取航材。所以领取航材时最好带上工卡,或拍下工卡的照片。当日工作当日领取,不能提前
  • 航材员领出航材后,当面核对航材标签上的件号、类型、数量与工卡和发料单上是否一致(或位为替代件号)(非消耗器材还需确认挂签上的序号是否与实物序号一致)且各项签署完整,航材表面无明显损伤,逐一核对,确认可用后方可在三联单上(亦叫发料单)签字(此三联单作为领取航材的依据应保留至少一个星期,方便追溯)
  • 推荐在做准备工作时将消耗类航材与对应工卡放在一起,以便工作时使用
  • 在LMC航化品暂存库拿取航化品时,需要按照借出要求扫描航化品瓶体上的二维码,并录入姓名(备注处写使用的飞机号)

现场使用时

  • 对照工卡航材件号和实际所需航材件号,并且确认包装无破损,航材可用
  • 更换航材时对比新件和拆下件,确认其形状、大小一致
  • 对于一次性消耗类航材,旧件拆下后一律做报废处理(比如密封圈拆下来后剪断,避免重复使用,与新件混淆)
  • 对于工作量大,航材数量多的工作,最好有专人保管航材

退还航材

  • 换下的周转件航材、未使用的消耗类航材都要如数退还。航材的包装、挂签需要一并退还,不管外观需要能辨清标签上的所有信息
  • 填写退料单时写明退还件的件号、数量、工作指令号(针对消耗类航材,航材库的桌子上有本子),需要重新写挂签的写挂签(针对周转件),时控件故障观察件等特殊件要按照手册要求做好处理(堵上堵盖、清洁、拔开安全销等)填写挂签或者补挂签时,需要授权人员签字核对(或者自己本身是授权人员)。对退料原因不明确的不可乱填。
  • 尽量在工作完成当天归还航材,有交接班要做好交接工作
  • 退航材时推荐带着领航材时的三联单,万一航材数量不对方便追溯

工作完成后航材的后续处理

  • 工作完成后的废油液需要倒进四号坪油液回收桶,统一回收处理
  • 用过未用完的密封胶、酒精等一次性(消耗)航材应带回处理,不可丢弃在工作现场或者私自带走。
  • 全新开封后没使用完的一次性消耗类航化品,交给LMC做入(LMC航化品暂存)库处理

工具借取使用退还

  • 工作三清点指:领工具时清点,转移工作地点后清点,工作结束后清点。一般会多出‘ 到达工作地点清点 ’和‘ 退还工具时清点 ’,如果当日试车,还会有‘试车前工具清点(以及撤离到红线外区域,若有)’。每次清点工具都要在工具清单上写明清点人、清点时间,清点地点,且在清点过的工具上打勾。
  • 定检车间会提前把下次工作所需的工具提前整理好汇总起来由一个人发给工具室,工具室会先提前备好。

工具借取时

  • 做好检查,有时候工具间人员会漏扫工具,故工具借齐后应在显示屏上校对一遍,打印借出工具清单后再在工具间门口逐一清点,点齐再拿走工具。

一般工具

  • 检查工具是否损坏,能不能使用,型号数量是否对应齐全。注油喷嘴、内六角、套筒这类工具套件要留心检查其型号数量是否完整

电子类仪器

  • 检查仪器壳体、线缆绝缘层是否有破损,露出芯片或缆芯
  • 万用表应检测电池有电,保险丝有效、各工作挡位正常,内部电路无短路、表棒能接通,读数清晰
  • 一般这类仪器工具有专用的盒子,要检查盒子是否破损(除塞尺、钢尺)

计量工具

  • 力矩扳手应检查设定力矩值有无归零(或在低值位);工具标签的件号、有效日期是否清晰且在有效范围内;轻转检查头部是否变形,内部棘齿是否卡滞
  • 压力表有合格标签且在有效期内,表针归零,接头处无明显变形损坏,表针正常表盘指数清晰
  • 塞尺有无变形,钢尺、游标卡尺的刻度是否清晰便于读数,游标卡尺的副尺能正常游动
  • 计量工具最佳使用量程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

现场工具使用

  • 到现场第一步做“三清点”
  • 掌握各种计量工具的使用要领和计算方法,此暂时不展开讨论
  • 遵循“三不落地”原则,工具必须拿工作框盛着或拿在手里,不能放在飞机上、地上或者梯架上
  • 遵循工具的单一性使用原则,勿发明第二种用途。比如拿一字螺刀当撬棍;棘轮扳手不够力矩扳手来凑等等等等

工具归还

  • 工作结束做好清点工作
  • 力矩扳手归零、油枪清空

关于消耗品

消耗品的领取和归还通常与工具一起一并借出一并归还,但是往往消耗品的数量比工具多且杂,所以工作时要多加留心。消耗品(其实是广义上的,严格讲部分是劳保类消耗品)包括但不仅限于:线手套、抹布、垃圾袋、橡胶手套、手电筒、乳胶手套、普通黄胶带等

  • 不同工作区域的消耗品最好做个标记以免混淆
  • 工作结束后将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消耗品分开盛放,必要时同组不同工具借出人借出的消耗品也要分开放。

勤务车辆靠近航空器注意事项

  • 根据各机型的舱门口盖分布和勤务要求停放
  • 距离飞机15m处试踩刹车,靠近时应该有专人指挥,停好后立马挡轮挡
  • 移动的同时不能操作车辆升降,应按照先升起后接近,先撤离后放下的规则
  • 除了客梯车外其他车辆与航空器间距不得小于10cm
  • 勤务车辆撤离前检查并确保与航空器连接的气、油、电、水、污管缆脱开,且保证车辆任何部位不会与航空器碰撞才能撤离

场内一般安全规定

进场注意事项

  • 进场穿反光背心,佩戴通行证(持临时通行证需要带身份证才能进场),不能带违禁物品(特别打火机)
  • 通行证上未开通权限的区域禁止进入

人员通行安全

  • 禁止随意穿越滑行道,若有塔台许可亦必须主动避让滑行中的航空器
  • 尽量避免在其他航空器停机位的红色阴影区外逗留
  • 廊桥作动时不能站在其活动范围内尽量远离廊桥,且不能在廊桥作动时上下廊桥

作业安全

  • 作业结束后廊桥活动轮未停放在廊桥回位点(浦东机场有廊桥操作员)

人员作业

  • 航空器进港没有放置轮挡,反光锥;出港没有撤除反光锥
  • 油液勤务时染污机坪;将废油液倒入排水沟或地井
  • 油液勤务造成机坪轻微污染没有进行清洗
  • 不按规定进行航空器水箱放水,清洁航空器,除防冰作业
  • 禁止在普通机位试大车,在没经过批准的机坪区域进行飞机维修工作
  • 推出或拖曳航空器时上下牵引车
  • 飞机离位时未进行离位监护
  • 没有系留航空器
  • 禁止酒后上岗
  • 不服从授权人员管理(特别注意进场安检时、作业时各方质量人员检查)

车辆类

  • 加油时有车辆阻碍加油车前方紧急撤离通道

保障车辆

  • 未按照先撤至安全区域再取回轮挡的作业原则
  • 在作业时未使用轮挡、脚撑固定
  • 加油时没有做好三接地(飞机接地、油车接地、油管接地)
  • 靠近航空器前没有刹车
  • 作业时驾驶员离开

非保障车辆

  • 影响保障车辆正常作业或影响相邻机位滑行道使用

FOD安全

  • 禁止随意翻动客舱垃圾或机坪垃圾,且未系紧垃圾袋口
  • 禁止随意丢弃废物,甚至将各种油液毒物/液直接排放到机坪上或倒入垃圾桶、排水沟
  • 保障车辆撤离后、航空器滑出或推出前未对机位进行FOD检查
  • 作业现场各类作业用品未统一存放或无人看管
  • 未经批准在飞行区内悬挂、张贴宣传品或未经许可在飞行区内从事与保障作业无关的活动
  • 维修保障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设备和零部件未妥善放置,作业结束后未对其作业区域进行检查和清扫

设备设施

  • 损坏、挪用、占用、遮挡机坪基础设施和设备
  • 车辆和设备设施在场内不按指定位置或规定区域停(摆)放和固定
  • 非保障作业需要、故障或者已经报废的车辆和设备未及时清理出飞行区
  • 车辆停放或行驶时,液压升降装置未处于回收状态(针对平台车、高空车)
  • 故意损毁机坪设备、设施;或施工原因造成机坪现有设施损坏,且对机场运行造成影响
  • 涂改、伪造、挪用、转借或骗取设备标牌

机坪防火

防火要求

  • 航空器15m范围内不应该有任何明火;进行明火作业必须要有明火作业许可证
  • 电源车向飞机供电时应对供电状况进行监护
  • 机坪工作的维修人员均应经过消防培训,包括手提式和推车式
  • 勤务车辆和服务设备上至少要配备有一个手提式灭火器;机坪每隔60m应该至少有一个灭火器器材箱(包括推车式和手提式)

火情处置

处置顺序还需商讨,私以为应以人身安全为一,航空器安全为二

  • 航空器或其附近着火立即向机长、机组或机上人员报告(定检人员向班组长、组长、车间经理报告)
  • 飞机疑似着火或货舱烟雾警告时应立即疏散乘客,通知消防部门。
  • 消防部门到达前不能打开货舱,打开货舱前所有乘客必须已经撤离
  • 机轮着火应该从其前后方接近
  • C类电器火 选择卤代烃、二氧化碳灭火器;B类油液火卤代烃、二氧化碳、干粉皆可;D类金属火应用干粉或细沙
  • 起落架区域着火时,须用化学干粉灭火剂灭火,应从机轮的前方或后方接近,不应从侧面接近。除非在不得已时才准使用水、 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剂(因为这些灭火剂可能使轮毂破裂,轮胎爆破)
  • 灭火时,要从上风方向或火头低的方向顺风进入。一开始就全开灭火机,火焰熄灭后,要继续喷射一些灭火剂,以防重新燃烧

电气设备使用要求

使用前

  • 检查标牌清晰完整,检查接地装置(若有)是否牢靠
  • 外观是否破损,引线插头是否完整,插头是否有异物
  • 电源开关作动是否正常、灵活
  • 通电试运转,待各项参数正常后再加负载

使用时

  • 不能移动设备,拖拽踩踏电缆

红色警告标记

红色警告标记一般分为三种,一种字体为“起飞前取下”的红色警告带(俗称红色飘带),为阻燃材质,一般和前起转弯销、起落架安全销、皮托管套之类的东西在一起。另一种是字体为“禁止操作”、“禁止通电”等 禁止操作某电门的红色警告标牌,材质一般为硬纸板,常挂在驾驶舱的各处电门以及维修工作中缺少部件的位置上。还有一种为保留故障项目红色警告标牌,目前还没有接触过。

红色警告标牌使用注意事项

  • 写明挂牌人员的名字和电话、挂牌时间,若系统故障或零部件确实尽量写清楚故障原因
  • 若需要进行大翼区域工作,严格上需襟翼手柄和相关的襟翼跳开关一并挂上警告标牌并拔出跳开关(装上卡子)
  • 警告牌必须挂在明显位置且挂得牢靠,避免掉落

什么时候使用

  • 开展工作前,挂在驾驶舱具体工作区域的电门、手柄、跳开关
  • 部件拆下未恢复而人员要暂时离开维修区域时
  • 工作未来得及完成,需要交接时
  • 同一区域同时进行多项工作或涉及区域复杂,涉及部件多时
  • 维修工作完成后要撤除警告标牌并将电门或者手柄恢复到正常位

地面气瓶使用注意事项

  • 气瓶工作压力基准温度为20℃
  • 工作压力> 8 MPa 为高压气瓶,< 8 Mpa 为低压气瓶
  • 不可燃气体瓶气阀右旋为开,可燃气体瓶气阀左旋为开
  • 我司高低压气瓶区分以瓶体有无划白线区分

气瓶存放

  • 远离火源、避免阳光暴直晒,存放气瓶的设施需要有遮阳措施
  • 空瓶与实瓶分开放置
  • 摆放整齐,装好瓶帽和防震圈
  • 易燃、易爆、易腐蚀性物品或者可能与气瓶、瓶内气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不能与气瓶一起运输

气瓶运输

  • 气瓶运输前要确保氮气瓶车安装锁扣安装到位,避免运输过程中震松掉落
  • 与皮卡连接时确保两车脱钩没有虚接,防止运输过程中脱钩

气瓶使用

使用前

  • 确认气瓶种类(通过瓶体颜色和钢印),并检查瓶体、阀口处是否有破损、裂纹,且瓶帽在位
  • 禁止敲击、碰撞气瓶(滚动气瓶也是禁止的)、在气瓶上进行电弧焊
  • 检查所连导管接头不漏气,牢固可靠,导管不龟裂、不打结、导管与接头处不漏气,两者必须清洁完整
  • 导管有低压导管和高压导管,根据承压规定和专门用途使用,两者严禁混用(我司高低压气瓶以瓶体上是否有白线区分)
  • 根据使用需要加装减压阀,按照手册调定压力(减压阀的使用事项请跳到这除洗发外其他使用情况都需要减压阀)
  • 使用前可微微拧开气阀,确认瓶内压力足够

使用时

  • 高压气瓶必须加装减压阀、压力表
  • 打开气阀要缓慢,以减轻气瓶气体摩擦和冲击,关闭时要轻而严,勿用力过大,避免关的太紧太死。
  • 切勿将导管对准人体
  • 瓶内气体释放时瓶体温度会降低,建议冬天戴着手套后再触碰瓶体
  • 夏季使用气瓶时应防止气瓶暴晒
  • 气瓶内气体不应用尽,瓶内剩余压力最好不小于0.05 Mpa

减压阀

高压氮气瓶都是减压阀一起使用,因此减压阀的使用也必须掌握。相比气瓶“拧松为开,拧紧为关”,减压阀是“拧松为关,拧紧为开”。使用减压阀前,首要检查减压阀的检定日期是否在有效范围内,其次再检查表针有没有归零。使用时先将减压阀拧松(关闭位),再打开气瓶开关,然后慢慢拧紧减压阀,调整减压阀出口压力。出口压力表为量程小的表头,必要时还要进行气压单位换算。

修订记录

2019.08.18 增修航化品借出归还规则,使其符合最新工作流程
2019.08.01

  • 修正语法错误,增加日常工作细节
  • 根据定检航包分区域分发,及时更改语句
  • 修正航材借出归还细节
  • 撤销牵引杆工具表格

2019.05.09 增加使用过航材的后续处理
2019.03.23 增加停场时间超过24小时轮挡放置要求
2019.03.15 更新试车专用反光锥及试车Q&A
2019.02.16 更新我司高低压气瓶分辨细节、计量工具最佳量程
2018-11-20 完善ESDS防护措施
2018-11-16

  • 增加飞机出港步骤(通用维护工卡项)
  • 完善牵引杠和轮挡使用事项
  • 修改试车Q2

2018-11-14 增加飞机进港步骤(通用维护工卡项)
2018-11-11 完善牵引杆
2018-10-26 整合所有OJT文章
2018-10-23

  • 完善轮挡知识点
  • 增加工具设备数据表格
  • 增加前言,引入其他知识点超链接

2018-10-18

  • 增加我司辨别高压氮气瓶标记
  • 增加维修现场设备的使用和摆放

2018-10-11 优化组织语言
2018-10-09

  • 增加工具、航材、消耗品的领用归还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2018-10-04

  • 增加工作经验总结
  • 修改反光锥为:试车全部拿走;洗发拿走相应发动机即可

2018-09-30

  • 完善勤务车辆靠近航空器注意事项

2018-09-29

  • 增加场内一般安全规定
  • 增加勤务车辆靠近航空器注意事项

2018-09-27

  • 修改病句,增加气瓶运输时的要点
  • 增加红色警告标牌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
  • 修改、增加Q试车&A

2018-09-24 完善Q&A两道问题

2018-09-22

  • inches 中文 从英尺修改为英寸
  • 增加不同侧试车两侧均需要灭火瓶和警戒人员(特别是747)
  • 增加试车前检查皮托管套已拿下
  • 结合行标和公司维修管理手册中修改几大不允许试车的情况

2018-09-20 修改标题,增加红色警告标牌知识点
2018-09-12 创建文章、增加地面气瓶知识点、增加试慢车部分
2018-09-11 创建试车注意事项

参考文件

行业标准:
MH/T 3011.1-2006 民用航空器维修行标 地面安全 第1部分:民用航空器轮挡
MH/T 3011.3-2006 民用航空器维修行标 地面安全 第3部分:民用航空器的牵引
MH/T 3011.5-2010 民用航空器维修行标 地面安全 第5部分:民用航空器的地面试车
MH/T 3011.10-2006 民用航空器维修行标 地面安全 第10部分:机坪防火
MH/T 3011.13-2006 民用航空器维修行标 地面安全 第13部分:红色警告标记的使用
MH/T 3011.22-2006 民用航空器维修行标 地面安全 地22部分:地面高压瓶的充装和使用
MH/T 3011.24-2006 民用航空器维修行标 地面安全 第24部分:勤务车辆停靠民用航空器的规则
MH/T 3011.26-2008 民用航空器维修行标 地面安全 第26部分:民用航空器的地面用电安全

AMM手册:B-2432
AMM 71-00-00-2 – POWER PLANT (OPERATING PROCEDURE) – MAINTENANCE PRACTICES

  • TASK 71-00-00-862-003-J00-Power Plant Operation (Normal)
  • TASK 71-00-00-862-041-J00-Power Plant Operation (Engine Motoring)

公司
<维修规范> R02-04
<维修工作程序> R3-07 飞机维修模块 – 发动机试车工作程序
<维修安全月刊> 2019年3期

培训中心:
<地面高压气瓶的使用> R0 2015.06 张翼飞
<领、退航材的正确操作> R0 2017.10 沈闵敏
<常用工具领取及归还的正确操作> R0 2015.06 沈闵敏
<场内作业安全管理培训> R0 2017.10 金恺晟
<维修现场设备的使用和摆放> R1 2017.10 金凯晟
<计量工具设备> R1 2017.09 杨卫
<现场设备的使用及摆放(工作梯、牵引杆、氮气瓶)> R1 金凯晟
车间内:
<关于航材管控方面上的建议和经验> 2018.09 游宇诚

工具数据: <金鹏航空工具设备台账> 2018.10.18